品斷腸集

[ Home ]

當我們讀了一定數量詩詞的時候,我們或許會發現從古至今詩詞中被提及最多的既不是風花雪月,江河湖海,也不是田園小家,大漠孤煙,而是人這個」主體「。古人雲,「詩者,誌之所之,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所以也可以說,詩詞里一字一句皆是感之所言、情之所致凝結而成,而讀詩詞也就是在讀一個個文人墨客的人生片段。花間清酒度千秋,冷暖自嘗西風皺,而簾卷西風,翻遍詩詞文集,我們也能看到古代男文人常有,而女文人卻不常有,我們或許會第一時間會想到李清照,但人們總會忘記在歷史的一角,卻有著」斷腸集里斷腸淚,苦澀之中苦澀味「的紅艷詩人朱淑真,她或許更是封建社會里萬千女性生活的真實寫照,一首首零落的詩詞拼起這位古代女性淒慘悲涼的一生,正如魏仲恭整理其詞序所言,」比在武陵,見旅邸中好事者往往傳頌朱淑真詞,每茄聽之,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所能及?未嘗不一唱而三嘆也!「最可惜的是她的才華不被封建禮教認同,詩稿被損毀遺失大半,這也或許是總會在各種地方看到對她的評價有些斷章取義甚至惡意歹毒,頗為可惜,人生自是有情癡, 紅消香斷有誰憐,這也讓我讀起朱淑真,從字里行間見她的身世,看她《斷腸》情懷,看她天才橫溢。
獨自憑欄無個事,水風涼處讀文書
「幼警慧,善讀書,工詩,風流蘊藉。」朱淑真自幼成長在浙江海寧一個富貴仕宦之家,生活無憂無慮,加上天性純真浪漫,所以她能肆意享受著青春所帶來的一切美好,平日無事就拿起書一個人靜靜的讀,「獨自憑欄無個事,水風涼處讀文書。」一枝花也能讓單純的她綻放心花,「溫溫天氣似春和, 試探寒梅已滿坡。笑折一枝插雲鬢, 問人瀟灑似誰麽。」春日到來,她就會走向湖邊,慵懶的坐在草地上,「千鐘尚欲攜春醉,幸有荼蘼與海棠。」一邊飲酒一邊欣賞著春天,伴隨著荼蘼與海棠,恣意的享受著無限春光,而少女時的朱淑真也有著那個時代不敢展現的嬌癡。
嬌癡不怕人猜
朱淑真覺得如果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她會和她有聊不完的風月和彈不完的情。「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如果有一天能遇到心中所愛,她願意為那個人寫一萬首情詩,付出自己至純至真的情感。於是當朱淑真遇見自己的蕭郎時,就毫無顧忌的享受著初戀的美好。「嬌癡不怕人猜, 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 歸來懶傍妝臺。」還是少女的朱淑真和她的初戀情人西湖漫步,最後分手的時候依依不舍,流連徘徊,歸來陷入愁苦的深淵,懶得走進梳妝臺,作為與朱淑真齊名的才女,李清照曾經也有一句「眼波才動被人猜」,她害怕眼神一恍惚,被人猜到自己的心思,這是一種矜持的可愛。而朱淑真她的嬌織不怕人猜,又是一種放誕的風流。兩位才女,兩種風情,同樣動人,也許在那個時代,功名遠比小叔真動人,最後兩人還是要分別了。那時候,蕭郎是信誓旦旦,朱淑真是期待滿滿,她鼓勵情郎說,「鴻鵠羽丁當養就,飛騰早晚看沖天。」鴻鵠的翅膀一旦生成,你沖天飛騰之日遲早會到來。但是這樣的等待時間越長,就越讓朱淑真郁郁寡歡,百無聊賴。「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竹影清雅,投射在幽靜的窗戶上,夕陽下小鳥成雙,盡情嬉戲。在海棠雕謝、柳絮飛盡的初夏,讓朱淑真感到困倦,感嘆白晝為何如此漫長。
恨情和夢更無聊
最後,蕭郎遠去,不知所蹤,讓朱淑真明白了一個道理,」白璧一雙無玷缺,吹簫歸去又無緣。」原來如一雙白璧的佳偶,卻不能終成眷屬,無妨像蕭史和弄玉那樣乘風而去。看來神話里的故事都是騙人的。於是,朱淑真開始面對現實,走進了父母為她安排好的婚姻。歷史上有很多人說,朱淑真因為下嫁給一個市井庸夫,所以造成了她精神上極大的痛苦,是她一生悲劇的開始。甚至還有人根據她的詩斷章取義,說她因為不滿封建的婚姻製度,極力反抗,還私會情人。但根據現代學者鄧紅梅的考證,朱淑真的丈夫汪剛是出色的實幹家,也是一名稱職的地方官。在兩人結婚之後,朱淑真想極力營造美好的婚姻,於是她決定收斂起自己那嬌癡的大小姐性格。她用自嘲、自責又無奈的口吻寫下」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她希望家庭和美,夫妻相愛,所以在自己所愛的吟風詠月與自己不愛的女紅刺繡之間,追求一種平衡,去盡一個妻子的本分,但是丈夫人在官場,總是無奈的,也得招之則來,揮之則去。婚後,她一直隨著丈夫宦遊,過了一段夫妻相伴相隨的快樂時光,只不過因為從小嬌生慣養,加上身體嬌弱,讓她覺得」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長期的跋山涉水,遠離家鄉,遠離父母,這樣的生活開始讓她覺得不適應了,後來她就不再跟隨丈夫宦遊,回到了家鄉,一個人獨守空閨。於是她便將自己對丈夫的綿綿思念訴於筆端,「欲寄相思滿紙愁,魚沈雁杳又還休。分明此去無多地,如在天涯無盡頭。」她說自己因為思念的哀愁,不知如何下筆,寫好的書信,又不知道為什麽寄不到丈夫那里,但感覺丈夫與自己沒有相隔多遠,但為什麽思念之情就像天涯海角一樣遙不可及,而這種思念的愁苦,入侵了她獨守空閨的每一個夜晚。「玉體金釵一樣嬌。背燈初解繡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深院重關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夢更無聊。」朱淑真說,她的身體因為思念而變得和金釵一樣嬌細,背著燈準備解衣睡去,而這漫漫長夜卻無人相伴,「深院重關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夢更無聊。」雨中的落花伴隨她一起失眠,整夜一起體會寂寞。因為這樣的思念即使在夢中實現,在夢醒時分,不過是徒增悲傷而已。
寧可抱香枝上老
也許是丈夫不理解朱淑真的期望,朱淑真也不明白丈夫的抱負,她更不明白什麽叫無後為大。朱淑真嫁入夫家之後,未能生下一兒半女,在強大生育執念的支配下,丈夫最終還是納妾了。這讓淑真由哀怨變成了怨恨。「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鴛鴦成雙成對,自成一群,為什麽這只鷗鷺要來插一腳?她以花喻己,指責東君不為自己做主,天下既然有了夫妻連理枝,又何必有妾呢?於是她發出了怨恨之聲,「東君負我春三月,我負東君三月春。」後來,丈夫為了生育,帶著小妾一起宦遊了,回家的時間更少了。對於一個將愛情理想化的才女而言,這帶給淑珍的只能是痛不欲生。於是,她將這種痛苦哀愁凝聚在一起,付諸筆下,「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春寒著摸人。」五個獨字帶出了她獨守空歸的冷清與無奈。在萬籟俱寂之夜,忍受著寒意的侵襲,久久佇立於夜空之下,「桃花臉上汪汪淚,忍到更深枕上流。」心灰意冷,伴隨著窗外的清寒,連做夢都成了奢望,那就幹脆流淚流到天亮。只有無比珍視生命的人,才有勇氣去承擔這麽多的孤獨。歷史上有很多故事和評論說淑真在這個時候對婚姻不忠,以此作為對封建製度的反抗,顯然是一種令人癱幻的邏輯。朱淑真的品格就像她詩中所寫一樣,「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寧願做一個失敗的理想主義者,像一朵花在枝頭綻放而後雕零,也絕對不做隨波逐流的世俗庸人。像枯萎的葉子一樣隨著秋風飄零。
在經歷痛苦絕望的煎熬之後,淑真堅決結束了已經變質的婚姻。昔日多情的女子可以為愛寢食難安,一旦遭遇背叛,便毫無退路的斬斷。「婦人雖軟眼,淚不等閑流。我因無好況,揮斷五湖秋。」如果一份感情自己沒有機會去主宰,最好的方式就是還給自己一份自在。最後她與丈夫分居,回到家鄉,開始了獨居生活。朱淑真的初戀情人因為做官一去不回,她的丈夫為了做個好官有家不回。原來做官可以放棄這麽多。但朱淑真走入田間,卻看到「農憂田畝死禾黍, 車水救田無暫處。日長饑渴喉嚨焦, 汗血勤勞誰與語。」農民們遭遇久旱不雨的煎熬,用車推著水去救田里的秧苗,流血流汗的操勞,擔心一年白忙的苦楚。而這些當官的,她們有看到嗎?她們又能了解多少呢? 「寄語豪家輕薄兒,綸巾羽扇將何為。田中青稻半黃槁,安坐高堂知不知。」農民即將顆粒無收,她們卻安坐高堂,揮著羽扇,毫無所知。此時,她似乎跟著田間的農民一起悲傷,一起歡樂。「炎熱一洗無留跡,頓覺好風生兩腋。紗櫥箱簟爽氣新,沈李削瓜浮玉液。」一場春雨,讓淑真與這片土地一樣,久旱逢甘露,也暫時沖淡了她心中的憂愁。
淘水月在手
田間的行走讓她更加看清了世情冷暖,生活悲酸,人間不平。後來,她在寺院出家,以此來度過自己的余生。她又開始像少女時代那樣賞花弄花,以花為伴,「艷紅影里擷芳回,沾惹春風兩袖歸。夾路露桃渾欲笑,不禁蜂蝶繞人飛。」她在花叢中拈花微笑,滿身沾惹花香,感覺蜜蜂和蝴蝶都在繞著她飛。有一天,朱淑真走到江邊,在華月之下,萬籟俱寂。於是她突發奇想,想捧起水中的月亮,「無事江頭弄碧波,分明掌上見嫦娥。」她掬起一捧水,看見月亮就在手掌之上,原來這也不是一件難事。最後她像詩仙李白發問,「不知李謫仙人在,曾向江頭捉得麽?」這個時候淑真似乎有點得意,但是很快,水灑了,月碎了,就像她的一生都在追求圓滿,只不過是水中月,一陣風就散了,最後朱淑真一步一步向江心走去,擡頭一輪明月,低頭一縷詩魂,也隨著一江春水向東流去,歸於平靜。



白石

荒謬人生

把業余的事情做專業,把專業的事情做業余

能文字聊天非要打電話的是社交恐怖分子嗎?

最準確的民意調查

死亡交叉

知識販賣與賣身賣藝本質上可以是一樣的

AI繪圖的性需求市場

太陽能維修,月亮可更換

靜水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