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自從嘉
[ Home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一位本是逍遙自在的才子王爺,卻被可憐的命運捉弄成了君王,閱盡春花秋月,卻幾曾識過幹戈,身死一首「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絕筆,讓人們永遠記住了他,這便是南唐後主李煜,王國維讀李煜詞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逐深」,當歷史的車輪碾平了南唐故國,卻誕生出了一位千古詞帝。
車如流水馬如龍
登基後卻因政治上的無能,「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歷史的車輪碾平了南唐故國,卻催生了一位千古詞帝。
李煜出生於公元937年的七夕,原名李從嘉。這一年,他的爺爺李昪占據江南地區對外稱帝,兩年後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唐朝滅亡後,在中原地區出現了五個政權,分別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在南方還有十個割據政權,被稱為十國。南唐就是十國之一,主要占據江蘇、安徽地區一帶。
李從嘉七歲時,他的爺爺李昪因丹藥中毒而去世,父親李璟繼位。李從嘉在兄弟中排行老六,但是除了大哥李弘冀外,他另外的四個哥哥都早早的離開了人世。他本無心皇位,但他長相奇特,「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古代這種奇特長相常會被認為是聖人、帝王之相,例如孔子就有駢齒,而舜帝、項羽都有重瞳。李從嘉因此被太子大哥猜忌,為避免禍端,他自號「鐘山隱士」、「蓮峰居士」,並且沈浸於詩詞,不過問時政表明自己無意爭位。
李從嘉十八歲那年,他的父皇想要將當時宰相周宗之女周娥皇許配給李煜。周娥皇比李煜大一歲。娥皇天生麗質,多才多藝,她「曉書史,善歌舞,精音律,工於琵琶。」初次見面後,李煜就對其念念不忘,並為其寫了一首《長相思》。於是,在李從嘉十八歲那年,這對才子佳人結為了夫妻。婚後二人幾乎是如膠似漆,形影不離。即使是短暫的分離,也讓李從嘉飽嘗相思之苦。
有一年中秋,周娥皇回娘家探親歸來時,李煜又給她填了一首《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李從嘉寫給周娥皇的每一首詞,她都會仔細品讀。李從嘉擅長填詞,娥皇精通音律。娥皇不僅是個妃子,更是他的紅顏知己,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來形容娥皇毫不為過。
958年,南唐兵敗於後周,李璟被迫向後周稱臣,削去帝號,稱為國主,李璟因此又被稱為「南唐中主」。次年,太子李弘冀病逝,由此李從嘉的哥哥們全都死完了,於是在父親李璟臨終前傳位給了李從嘉,李從嘉在金陵登基後,改名為李煜,史稱「南唐後主」。煜是照耀的意思,象征著光明和燦爛,寓意國家繁榮富強。這一年,他25歲。
而就在前一年,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了宋朝,趙匡胤即位後,就準備統一南方十國,所以南唐後主李煜註定會被歷史的洪流淹沒。李煜自知不是趙匡胤的對手,即位後就派人前往宋朝進貢,並且寫了一篇《即位上宋太祖表》,陳述南唐變故,並且表明自己甘願向宋朝稱臣的態度,之後,李煜經常派人前往北宋進貢。繼位兩年後,李煜上表宋廷,請求罷除詔書的不名之禮,改為直呼姓名,意思是以後在詔書中直接叫我李煜就行,不用叫什麽南唐國主。不過宋廷並未同意他的申請,還是客氣的為他保留了點面子。動蕩的時局和危險的處境,並沒有讓一國之君李煜更加勤於政事,相反,他常呆在後宮,醉心於音樂、詩詞和美人,國力更加衰弱(他那個爹其實就把國家玩的差不多了)。30歲時,宋太祖故意讓李煜給南漢寫一封勸降信,南漢和南唐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但是李煜並沒有反抗的決心,而是幻想向北宋俯首稱臣,能換來長久的茍安。李煜因此給南漢寫了信,遭到了南漢鄙夷的拒絕和唾罵。李煜又轉手將他與南漢往來的信件呈交給宋太祖以表忠心。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五年後,宋太祖滅了南漢,至此南方就只剩下南唐和吳越沒被統一了。此時的李煜感到非常害怕,趕緊去除了南唐國號,改稱自己為「江南國主」,並派弟弟李從善前往北宋朝貢,並再次上表奏請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這次宋太祖同意了,同時把李從善扣留在了北宋。之後,李煜為了避諱宋朝以表忠心,又將各個部門都進行了改名,把王公大臣的爵位進行降等。
李煜多次上表,請求宋太祖放弟弟李從善回來,宋太祖非但沒有同意,還以祭天為由叫李煜入京。李煜深知這就是鴻門宴,有去無回,於是一直托病不去,最後實在忍無可忍了,他氣憤的說,「臣事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意思我一直對你大宋卑躬屈膝,無非是想保全南唐這點基業,沒想到你北宋步步緊逼,我大不了就和你血戰到底。宋太祖其實早已做好戰爭準備,無非在等一個出師的時機和借口,他派大將,水陸並進,出兵南唐。此時的李煜雖然嘴上很硬氣,但其實還是沒有停止幻想,他又派弟弟向北宋進貢,但此時北宋早已視南唐為囊中之物,並不搭理,幻想破滅之後的李煜,只能決心抗宋,李煜下令全城戒嚴,並停止沿用北宋年號。而南唐軍隊在北宋的猛烈攻勢下節節敗退,東邊吳越又趁機進犯。李煜又給吳越王寫了封信,意思是唇亡齒寒,我南唐滅亡了,你吳越也扛不了多久,不如和我一同抗宋。吳越王並未搭理,轉手把李煜的書信送到了宋廷,孤立無援的李煜只能寄希望於長江沿江諸地。然而,有一個叫樊若水的不第舉人,曾上書李煜,希望被重用,但並沒有得到重視,於是他決定投靠北宋,他在采石磯進行了長期的實地勘察,在北宋軍隊正為渡江發愁時,樊若水向宋太祖獻上了架設浮橋的計策,而突破了長江的宋軍一路勢如破竹,連續攻破多個城池,金陵很快就成了一座孤立無援的孤城。李煜兩次派人出使北宋,進奉大批錢物求宋太祖退兵,於是宋太祖說出了那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宋軍很快就攻入了南唐皇宮,部分忠心的將領主張力戰到底,寧死不屈,但是李煜覺得即便拼死一戰,也是生靈塗炭。於是他光著上身,率領親屬、隨員等人出城投降,並懇請宋軍善待南唐百姓。宋太祖隨即封了李煜違命侯,並派人將他和小周後等人押往汴京問罪。在前往途中,李煜寫下了詩句,「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那一年,李煜四十歲,山窮水盡的他終於醒悟,往日那些在江南深宮奢靡的享樂,那些委曲求全的幻想,不過是大夢一場。他對國事的荒怠和逃避,就會讓先祖留給他的南唐江山,宮閨冷落、臺殿荒涼。宋太祖趙匡胤雖然總是侮辱諷刺李煜,但是並沒有想殺他,還賜給他一座仿造江南景色修建的禮賢宅。除了沒有權利外,李煜還能過著美人相伴,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沒過多久,趙匡胤就在重重迷霧中驟然去世,十年他的弟弟趙光義也在謎團之中繼位。趙光義遠比哥哥兇狠。自他繼位後,李煜的生活就沒那麽好過了,他每天都承受著折磨和煎熬,亡國的悔恨和懊惱更難抑製,他寫了大量的思念故國和表達亡國之恨的詩詞。「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每一首都寫進了他剪不斷的離愁和亡國之痛。
公元978年的七夕,這一天是李煜的42歲生日,他在府里大宴賓客,宴會上,他對舊臣們苦吟了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花秋月和小樓東風本來都是美好的事情,可是現在這些只會勾起李煜對過往的回憶。
在故國時,他與愛人相伴左右,填詞賦曲,奢華享樂。而此刻他寄人籬下,受盡侮辱,他從高高在上的君王變成了生不如死的囚徒。他忍不住的回想過去,但是每每回想都痛苦不已,悔恨、懊惱,難以克製。江南舊都精雕細刻的欄桿和玉石堆砌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可是宮殿里的人早已不在了。心頭的愁悶、悔恨和懊惱,就像東流的春水,無窮無盡,滔滔不絕,這是李煜的巔峰之作,也是他的絕筆,已然是赴死之誌。一直對李煜心存懷疑和不滿的趙光義聽到這首思念故國的詞後大怒,於是給李煜賜了毒酒。
同樣是七夕,42年前,李煜在帝王家出生,那一年,他的爺爺對外稱帝,建立南唐。而如今被寄予厚望照耀南唐江山的李煜,帶著無限的仇恨,屈辱的死在了異國。南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也早就成了趙家的江山,古往今來,多少人為皇位爭得頭破血流。而生性喜愛享樂,才氣過人的李煜,本無奪嫡之心,卻陰差陽錯的成為了君王,雖目有重瞳,卻無帝王之氣。面對雄心一統天下的趙匡胤,李煜一直茍安沈沈,始終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北宋忙著吞沒兼並時,他卻醉心後宮,崇佛誤國,直到兵臨城下,才想起厲兵秣馬。雖葬送一脈江山,但換一冊千古絕唱,正如後人所形容的,「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殘煙枯草,落紅春去,回首望,真是悲自從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