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住的場景更為正式
[ Home ]我在賣相框的販賣區站了最長時間,興許有半個小時。我在比對各個相框的大小尺寸,看看哪一個更適合家裏的陳設。我把相框立在墻邊,然後往遠一些的地方倒退著走,試圖模擬在家看見的樣子。如此來來回回,拿著一個又一個相框—應該買一個自己喜歡的,還是買一個相對便宜的?總的來說,內心的糾結可以概括為這個問題。
最後“灑脫”地選取了喜歡的那個,原本相框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如果願意去買,不就是因為出於喜歡嗎?那為什麽還要小心翼翼地去挑選那些自己可能沒有那麽喜歡的部分?
這個過程是和別人一起來時無法糾結的,好像如果不經歷這個糾結的過程,就不能顯出判斷的價值之處,這顯然是錯誤的想法。選擇相框後自然需要考慮的是畫框之內的內容,放什麽圖畫好呢?是自我的表達,還是讓心靈平靜的景象?
搬到一個新的地方,購物顯得尤為重要。比如說,獨自生活與群居生活的打算就區別於,主人是否打算買多套餐具。如果只有一套餐具反復使用,就更加沒有請客上門的欲望,難道我們還需要說“請自覺帶上您的餐具前來。”?
如果我在相框裏裝了一張海的圖片,它就不只是一個框,或者說一個圖畫了。她像是一個窗口,一個你和另一時空的聯系之處,短暫交融的地方。